皮膚幼蟲移行症-匍行性疹
病源:巴西鉤蟲、犬鉤蟲、糞小桿線蟲。
此病的特徵為蛇行狀紅色搔癢性皮疹,常見病源有巴西鉤蟲、犬鉤蟲。鈎蟲幼蟲可在人體接觸土地時,趁機鑽入皮膚之內,最常見的是由足部進入,但其他部位的皮膚亦為可能的進入口。我門診的案例有在沙灘玩耍後發病(圖1);也有一對兄弟在舊式三合院老家大廳守喪,席地而坐後得病。
鈎蟲幼蟲主要來源是狗貓四處大便,大便裡的蟲卵孵化,人體接觸狗貓大便或被其污染的土壤,幼蟲穿透皮膚進入人體,
皮膚幼蟲移行症的預後良好,事實上,通常不經治療也會自癒,只是過程嚴重搔癢。治療方法有兩類:
1. 內科療法:服用口服抗組織胺與驅蟲藥,但蟲體仍可能在皮膚內爬行前進與存活一段時間。
可選擇的藥物包括mebendazole, ivermectin, thiabendazole, albendazole.
若有細菌性感染的併發症(如蜂窩性組織炎),則須同時治療。
2. 外科療法:由皮膚科醫師觀察病灶,研判蟲體位置,將牠所在處的皮膚連同蟲體切除,並可進行病理檢查。若可在超音波導引下,尋找蟲體,則外科手術的成功率可再提高。

圖1:皮膚幼蟲移行症
全站熱搜